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虽然气温逐降,但人极易倦怠、乏力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应注意三防:
防津伤
秋季最大的气候特点是干燥,燥邪容易为患。燥邪伤人津液,易出现唇干、口舌干燥、咽干鼻燥、咳嗽少痰、毛发脱落、皮肤干燥皲裂、大便秘结等症状。所以,秋季养生应重视保护人体津液,适时补充机体水分。适当多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银耳、甘蔗、粥类、百合、藕、胡萝卜、番茄、梨、香蕉等滋阴、润肺、防燥的食品。此外,要注意涂擦护肤霜,以保护皮肤。口唇干燥时,不可用舌头去舔,因为这样口唇更容易干裂,可搽些油性护肤品。
防肺燥
秋天燥邪当令,最易伤肺。秋天气候变化剧烈,让人一时难以适应。不但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会明显增多,而且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等宿疾也容易复发与加重。所以,秋季要特别重视加强对肺的保护。
1.及时增添衣服,固护肌表,防止着凉受寒,减少感冒等发生;
2.调理饮食,以滋阴润肺;
3.加强(耐寒)锻炼,增强呼吸道抗病能力;
4.经常饮水,以补水养肺;
5.适当进补,以补脾益肺;
6.预防便秘,以降逆宣肺。
若患有急性呼吸道疾病或慢性支气管炎等旧病复发,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诊治。流感等流行时,要少去公共场所,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儿童要尽量避免去探视病人。
防胃损
滋阴润肺还少不了饮食调养,秋季凉爽的气候使人胃口大开,进食一定要注意不可太随意,应以润燥为前提。“以食润燥”是符合中医说的秋季调理肺脏原则的。像鸭肉、海参等食品为此时席上佳品,鸡肉、牛肉、鸽肉等较为平和的食物也可适当食用,但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除了阳虚体质者,应尽量少吃 。有些中药可以和鱼或鸭一起煲汤食用,能有效避免秋燥。如沙参、玉竹、怀山药、百合、芦根等,可以促进呼吸道及胃肠道的腺体分泌,老年人或者身体较虚弱的病人也可用一些西洋参炖服,达到益气养阴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