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头疼孩子夏天胃口不好,怎么办?
古人云:“养子若要无病,在乎摄养调和。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生病。忍三分寒,吃七分饱,频揉肚,少洗澡。”多到大自然中适应寒温、多见风日;
北宋名医陈文忠《小儿病原方论》养儿法。
1、背要暖:人体背部为诸阳经所运行之处,有许多腧穴都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肺俞穴若受风寒侵袭,就会损伤肺经,出现咳嗽、喷嚏、流鼻涕、发热、呕吐等感冒症状
2、 肚要暖:俗话说,“肚无热肚”。胃肠的功能是腐熟水谷,消化食物。胃肠温暖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若受冷则消化腐熟食物的功能受损,容易导致肠鸣、腹痛、腹泻等疾病,也会影响孩子正常的营养吸收及生长发育。
3 足要暖:双足为阳明胃经之所止,“寒从脚下起”。一旦受寒就容易导致经络不通,影响胃功能
4 头要凉:人体头部为6条阳经汇聚之处,所以头面部不容易着凉,头若过热,则容易神志昏沉,燥热出汗。(俗称头昏脑热)但头部是人体最容易受风的地方,因此夏季坐卧要避开风口、穿堂风和空调直吹处(避风如避箭)。
5 心胸要凉:前胸部位是人体心脏和肺脏所在区域,血液循环旺盛。心属火,为阳中之阳,所以在暖气房或睡觉时前胸不宜捂得太厚。
6 勿令见非常之物:孩子的脏腑娇嫩,身体的各个器官和情志还没有发育完善,神气未定,容易受到外界惊吓而引起发热及抽搐。所以不要让小儿看到一些恐怖的电视、电影画面,也不要被猫、狗等动物吓到。
7 脾胃要暖: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胃暖,则津液通行,气血流转,小儿脾胃喜温燥而恶湿寒
8 儿啼未定,勿便饮乳:孩子哭闹时特别容易把空气吸入腹内,此时吃奶常会引起腹胀、呕逆、吐奶等不适,因此最好在孩子安静时再喂奶。
9:少食寒凉之药
10:洗澡过于频繁容易伤及阳气,反而不利于健康。中医认为新生儿如草木之新芽,未经寒暑,娇嫩软弱,容易感受风寒湿热之气,洗澡次数过多,频繁的皮肤开泄,湿热之气乘机入内,蕴蒸脏腑,对身体内外的阳气都有损害。另一方面,过多洗澡会把孩子皮肤表面正常分泌的用来滋润及帮助开合皮肤毛孔的油脂洗掉,反而容易引起小儿皮肤瘙痒、湿疹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