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病从口入,人吃五谷杂粮,焉有不生病之理?这两句口头禅一是都跟吃有关,二是都跟病有关。吃东西为啥会生病?这就要问问我们的肠道了。蜿蜒在腹腔内的肠道,总长超过8米,是消化道中长度最长也是最为重要的器官。
肠道“车间”不仅仅处理五谷杂粮、吸收营养那么简单,如果把消化道比作工厂,那么上消化道还只是原材料的初步处置间,而肠道才是真正的生产成品的“车间”。让我们将肠道这个人体“食物加工厂”的“生产线”做一个简单的分工:(1)工人——肠道上皮细胞,(2)管理小组——肠神经系统,(3)安保机构——肠淋巴系统,(4)独立而特殊的“编制外团体”——肠道菌群。因为我们的肠道并不是一尘不染的,除了有食物和相关的代谢产物,还有大量的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共同构成了所谓的“肠道菌群”。其实在细菌的眼里,我们根本不是什么“主人”,人类只不过是细菌寄生的一个载体而已,就像人类居住的房子一样。正常情况下,它们非但不会让人生病,反而会促进人体健康,也就是人体内常住的“良民”。反过来,这些微生物的异常变化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总之,肠道这个生产车间,除了有人体自身细胞这一“编内工人”之外,必须有肠道菌群这一“编制外”的打工仔。他们在车间的正常生产中都极为重要,缺一不可。肠道通过肠道菌群承担内分泌激素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代谢产物转化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作用,并与肝脏、肾脏甚至大脑的功能调节密切相关。因此,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病和肠道、肠道菌群都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因此,“万病之源,始于肠道”,不只是因为肠道“车间”要处理五谷杂粮、吸收营养,还因为它得给全身各系统提供除了能量外的各类生理支持。
不规律没节制的生活习惯伤害肠道没商量,如果说健康的肠道是可以正常工作的“生产车间”:包括合格的车间工况——肠道基本构成没有破坏损伤;合格的“编内工人”——肠道细胞没有病变以及合格的“编外工人”——肠道菌群结构功能完整。只有这些都完备,才能提供良好的营养吸收、毒素排放、免疫调节等一系列人体赖以生存的功能。肠道执行的是365天全年无休、全天24小时工作制。因此,我们的肠道需要有节制的使用,否则很容易给肠道带来各类“工伤”。首先,不规律的饮食作息,暴饮暴食,进食大量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都会给肠道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其次,不规律的排便习惯,如厕时看书、看手机,从而导致如厕时间过长等,会打乱肠道自身的节律。再就是,运动少、久坐久站等慵懒习惯,则会进一步减少肠道应有的蠕动机会。最后,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私自服用各类所谓“调节免疫”“排毒养颜”等中西药物,参加非医疗机构组织的各种“肠道清洁”“养生按摩”等活动,也会增加肠道损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