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上午,我院组织神经内科、心血管呼吸内科、疼痛科、健康教育科等多科室在门诊大门口联合开展第25个“世界睡眠日”义诊活动,医务人员就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从多方面向前来咨询、问诊的群众提出建议和指导。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睡眠障碍现已成为影响全球人类健康的一个突出问题。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基石,医学专家表示。人的生命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与健康密切相关,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理过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失眠经历的人达45%,而慢性失眠者超过1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占4%左右。睡眠障碍可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是夜间猝死的元凶。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睡眠呢?
首先去除影响睡眠的身心健康因素,观察发现并及时处理心脑血管健康问题,以及影响睡眠的疼痛症状。
适度锻炼。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但避免在临近睡觉时剧烈运动。
健康饮食。一日三餐规律进餐、合理膳食,避免睡前过饥或过饱。特别提醒适量的优质蛋白质摄入有利于合成助眠物质。
顺时起居。根据节气特点安排睡觉和起床时间,春天建议适当晚睡(晚上11点左右)早起(早晨5-6点)。
睡前准备。尽量在睡前一小时内避免追剧或频繁刷短视频。上床前半小时热水泡脚、梳头有助于睡眠。
控制小憩。午睡或其他小憩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维持障碍、早醒,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等失眠情况达到每周3次以上或1个月以上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药物以及三氧大自血疗法、星状神经节阻滞等技术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