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统计,先心病排在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首位,我国每年约有20余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出生。复杂先心病如果不及时得到治疗,将会严重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目前先心病也是我国0-5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
2015年5月1日起,我市开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B超筛查民生工程项目,对全市(含铜陵县)所有出生的新生儿在42天体检时,按照知情自愿的原则进行免费B超筛查一次,截至6月30日,已筛查1500多名儿童,其中发现动脉导管未闭2例,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16例,卵圆孔未闭201例。
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为先心病,是指婴儿出生时就有的心脏结构、功能异常。常见的畸形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单心室、三尖瓣闭锁,法乐氏四联症以及完全性或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等等。
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常见症状有哪些,有哪些危害?
从临床角度来讲,先心病的常见症状有以下几种:患儿呼吸急促,反复肺炎,生长发育迟缓,紫绀(患儿口唇发紫)等。先心病的自然病死率很高,根据先心病的自然转归,其中1/3—1/2的患儿在出生后6个月-1岁内,甚至在新生儿期就会处于危重状态,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危及生命。并且畸形越复杂,病情越重,死亡率就越高。有些患儿即使能度过婴幼儿期,往往因继发病变导致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或者虽然可以治疗,但因手术并发症多,导致存在死亡风险。目前,先心病仍是导致0—5岁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患有简单先心病,家长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因为,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一些先心病会逐渐自愈。但有个前提是必需经专业医生确诊,不可自己抱着美好愿望,延误治疗。
先心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虽然先心病较普遍,但迄今为止,医学界对先心病的发病原因并没有明确或统一的解释。大致说来,有内因与外因两大方面。内因即遗传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畸变。外因方面,比较重要的因素有宫内病毒感染等,比如孕妇在妊娠早期患病毒或细菌感染,孕妇在怀孕期间接触了一些不良因素,比如放射线、化学物质等,或服用药物。另外,高龄孕妇也是造成婴儿先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除此之外,环境因素也是重要原因,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就较高,这说明高原环境可能是先心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先心病的最佳手术治疗时间如何确定?
这要结合具体的畸形种类以及患儿自身的情况而定。患儿在婴儿期往往伴有反复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且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单纯药物治疗难以控制,一般在1岁内,甚至小于半岁时完成手术。不过,中小室间隔缺损,如果临床无症状,生长发育正常,可等到2岁以后再手术。法乐氏四联症手术最佳时间在婴儿期,但如有缺氧发作发生,便无年龄限制。总体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先心病自然死亡率、手术死亡率及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微信公众号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