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正式“着陆”,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合理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部分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按医院等级提高诊疗、手术、护理和部分中医服务等项目价格,拉开不同等级医院、不同技术水平医疗服务差价,让医院和医生靠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收入,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4月7日上午,余女士带孩子到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看病。这是她今年第二次带孩子到医院看病,巧合的是,这两次孩子都是普通发热,上次则是今年3月中旬。今天余女士也同样挂了儿科普通门诊,而让余女士印象深刻的是,“挂号费”涨价了,但是同样的几种药物价格也降了,与上次就医相比,余女士药品费用少了27块多,“挂号费”贵了5块5,但总体便宜了21块多钱。
与余女士不同,江先生因为两岁多的孩子总是哭闹不肯吃饭,怀疑有什么问题,便带着孩子上医院。医生表示没什么问题,不需要开药也不用检查,就让每餐定时,少吃零食。江先生说,这次挂的是专家号,虽然比以往多付了十几元钱,但可以接受。“既然提高诊疗费是要体现医生的服务价值,我还是理解的,”江先生表示,“只希望能让我们感觉这钱花得值。”
在住院处,正在为爱人办理住院手续的罗先生问道,药价降了,医护人员治疗护理的费用涨了,一升一降、相互抵消,老百姓到底有没有实惠可得呢?住院处负责人解释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具体的费用多了少了,要视病人具体情况和就诊的医疗机构来定。一般来说,小毛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费用比综合性医院低。简单手术价格波动不会明显,但是复杂的手术治病总费用应该会提高。总体来讲,病人还是有一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