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到底是什么?
反式脂肪也可称为反式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反式脂肪酸可分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种,我们需要控制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
天然来源
主要是反刍动物,如牛羊肉以及乳和乳制品。反刍动物的胃里有很多细菌参与消化过程,会发酵产生反式脂肪。
人工合成
生活中大多数的反式脂肪酸来自于植物油的氢化作用。植物油经过氢化作用可从液态变为固态,稳定又便于长期储存,常被用来制作油炸食品和人造奶油(含7%~18%反式脂肪酸)。
常吃反式脂肪会怎样?
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可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并诱发肿瘤、2型糖尿病等疾病。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反式脂肪导致每年超过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尽管其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有一种假设是它们会干扰脂肪代谢。它可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降低,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食物应是健康之源,而非疾病之源。反式脂肪没有已知的好处,但有巨大的健康风险,会给卫生系统带来巨大的成本。
反式脂肪藏在哪些食物里?
反式脂肪酸分天然和人工两种,日常生活中完全不接触也几乎不可能。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对总摄入的贡献微乎其微,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是其摄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22版)》建议,成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为25~30克,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不超过2克。反式脂肪酸高的食物有人造黄油、人造奶油、代可可脂及用氢化植物油加工的各种糕点、饼干等。
少吃名字带“酥”的零食
这类零食为了达到酥、软、香的口感,会加入大量饱和脂肪含量高的油脂;有些商家为了节约成本,还会用含反式脂肪酸的油脂来制作。无论是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还是含反式脂肪酸的人造酥油、人造黄油等,经常食用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此外,含反式脂肪的零食还有奶油蛋糕、巧克力派、威化饼干、夹心蛋糕、蛋黄派、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冰淇淋、炸薯条等。

如果在配料表中看到氢化植物油、氢化棕榈油、起酥油、植物黄油、奶精、植脂末等,代表该产品也可能含反式脂肪酸,消费者购买时除了看产品名称,还要注意营养标签。
避免反复加热食用油
烹调时,应避免油温过高,避免使用反复加热的油来烹饪或油炸食物。如需使用油脂,选择单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和多不饱和脂肪(如大豆、玉米和葵花籽油)。总体上注意膳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类、低脂肪蛋白质来源和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