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8月23号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时节,很多人的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开始秋季的养生。那么处暑究竟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也是电话连线到了第四人民医院的高级营养师徐晓俊徐科长。徐科长您好。
嘉宾: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请徐科长先跟我说一说处暑节气意味着什么,有没有什么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嘉宾:“处暑”表示三伏暑热已过或者接近尾声,但是天气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夏将止,秋未满”, 我们如何养护好健康呢?
多事之秋还要防暑热
俗话说,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处暑后节气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阳消阴长,温度仍较高,加上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昼夜温差大,人们往往对这个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稍不注意,成年旧疾复发,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同时由于夏天消耗过多的能量,处暑后开始修整,体力上容易出现疲劳现象,“秋乏”也就应运而生了,故有“多事之秋”之说。但是只要我们在饮食起居上作相应的调整,就会安然度秋的。
另外三伏余热没有完全消除,气温仍然很高。比如前两天下了几场雨后, 刚刚感受一丝秋凉,这不,天一晴,烈日炎炎,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加上今年又是个长夏,高温炎热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对防暑降温还不能完全松懈。
秋季主打干燥,养肺、补水要由内而外
处暑之后秋燥逐渐逼近,秋燥容易伤肺。所以 我们在饮食上多吃一些新鲜果蔬以防秋燥,比如梨、柑橘、葡萄,石榴、南瓜、薯类这些应季果蔬均有润肺生津的效果。另外多吃些白木耳、白果、百合、杏仁等具有健脾润肺、养血润肤功效的食材。
对于秋天的皮肤来说,补水是头等大事,多喝水能够从内到外缓解皮肤干燥。除了白开水外,秋天新鲜而丰富的水果也是抵御秋燥的佳品。
饮食卫生尤其注意防止腹泻
盛夏酷暑,人们胃口较差,脾胃功能减弱,尤其是夏天过食冷饮的胃可能就要秋后算账了。进入初秋后,饮食稍不注意,很容易引起腹泻,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所以人们在日常的饮食中特别要注意食品卫生。但是在这个季节,我每天下班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处夜排挡,食客如云,打眼望去,食客点的最多的是油炸小龙虾、烤肉串、盐水花生、毛豆之类,啤酒必不可少,吃得不亦乐乎,卫生堪忧不说,关键是那油煎火烤,肥甘厚腻的美味让你吃得满口生香,但你的胃肠可能就要苦不堪言了。特别提醒,如果出现腹泻症状,请马上就近看医生,千万不要置之不理,不当回事,以免酿成严重后果。
初秋别忘了防晒
防晒不只是夏天的事,秋季的防晒更重要。因为夏季大气中的云层厚重而低,对紫外线有一定阻挡作用;而在秋季天高云淡,紫外线照射强度大,此外,由于秋季人体肌肤的新陈代谢要比夏天来得慢,所以受到同样的日晒,皮肤修复的过程要比夏天长。
运动起居顺天时:处暑节气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祖国医学一再强调人体必需顺四时而适寒暑,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要注意早卧早起,早睡可以养阴,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也就是养阳。
运动上的注意事项呢,秋季主收敛,不适合做激烈的对抗性的运动,所以运动量不可过大,避免大汗淋漓,以免造成津液亏耗。可适当选择慢跑、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
进入秋季后,自然界出现的叶落飘零,尤其对那些多愁善感的人群来说,可能引起情绪上的悲秋,但我们一定要保持情志舒畅,乐观豁达。祝愿听众朋友们心情愉悦安度金秋岁月!
主持人:秋天在饮食上更是要格外的注意,因为在夏秋之交是最容易导致腹泻的。非常感谢徐科长耐心的讲解,让我们知道处暑时节应该怎么去调理身体,感谢您的连线,再见。
嘉宾: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请徐科长先跟我说一说处暑节气意味着什么,有没有什么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嘉宾:“处暑”表示三伏暑热已过或者接近尾声,但是天气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夏将止,秋未满”, 我们如何养护好健康呢?
多事之秋还要防暑热
俗话说,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处暑后节气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阳消阴长,温度仍较高,加上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昼夜温差大,人们往往对这个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稍不注意,成年旧疾复发,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同时由于夏天消耗过多的能量,处暑后开始修整,体力上容易出现疲劳现象,“秋乏”也就应运而生了,故有“多事之秋”之说。但是只要我们在饮食起居上作相应的调整,就会安然度秋的。
另外三伏余热没有完全消除,气温仍然很高。比如前两天下了几场雨后, 刚刚感受一丝秋凉,这不,天一晴,烈日炎炎,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加上今年又是个长夏,高温炎热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对防暑降温还不能完全松懈。
秋季主打干燥,养肺、补水要由内而外
处暑之后秋燥逐渐逼近,秋燥容易伤肺。所以 我们在饮食上多吃一些新鲜果蔬以防秋燥,比如梨、柑橘、葡萄,石榴、南瓜、薯类这些应季果蔬均有润肺生津的效果。另外多吃些白木耳、白果、百合、杏仁等具有健脾润肺、养血润肤功效的食材。
对于秋天的皮肤来说,补水是头等大事,多喝水能够从内到外缓解皮肤干燥。除了白开水外,秋天新鲜而丰富的水果也是抵御秋燥的佳品。
饮食卫生尤其注意防止腹泻
盛夏酷暑,人们胃口较差,脾胃功能减弱,尤其是夏天过食冷饮的胃可能就要秋后算账了。进入初秋后,饮食稍不注意,很容易引起腹泻,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所以人们在日常的饮食中特别要注意食品卫生。但是在这个季节,我每天下班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处夜排挡,食客如云,打眼望去,食客点的最多的是油炸小龙虾、烤肉串、盐水花生、毛豆之类,啤酒必不可少,吃得不亦乐乎,卫生堪忧不说,关键是那油煎火烤,肥甘厚腻的美味让你吃得满口生香,但你的胃肠可能就要苦不堪言了。特别提醒,如果出现腹泻症状,请马上就近看医生,千万不要置之不理,不当回事,以免酿成严重后果。
初秋别忘了防晒
防晒不只是夏天的事,秋季的防晒更重要。因为夏季大气中的云层厚重而低,对紫外线有一定阻挡作用;而在秋季天高云淡,紫外线照射强度大,此外,由于秋季人体肌肤的新陈代谢要比夏天来得慢,所以受到同样的日晒,皮肤修复的过程要比夏天长。
运动起居顺天时:处暑节气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祖国医学一再强调人体必需顺四时而适寒暑,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要注意早卧早起,早睡可以养阴,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也就是养阳。
运动上的注意事项呢,秋季主收敛,不适合做激烈的对抗性的运动,所以运动量不可过大,避免大汗淋漓,以免造成津液亏耗。可适当选择慢跑、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
进入秋季后,自然界出现的叶落飘零,尤其对那些多愁善感的人群来说,可能引起情绪上的悲秋,但我们一定要保持情志舒畅,乐观豁达。祝愿听众朋友们心情愉悦安度金秋岁月!
主持人:秋天在饮食上更是要格外的注意,因为在夏秋之交是最容易导致腹泻的。非常感谢徐科长耐心的讲解,让我们知道处暑时节应该怎么去调理身体,感谢您的连线,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