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英文简称ADHD),属于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是跟年龄不相称、跟发育水平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过度活动或冲动,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和学习困难。
为提高学校教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认识,日前,市长江路小学邀请我院儿科主任医师章秀和儿童康复科李烨烨医师走进学校,为老师们开展主题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专题讲座。
讲座中,李医生介绍了有关ADHD的基本知识,详细解读了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三大核心障碍、成因以及ADHD的发展过程,让老师们知道为什么要治疗ADHD。李医生指出患有ADHD的儿童,进入青春期后约有30%的患儿症状消失,70%的患儿症状持续到青春期,多动减轻,但注意力缺陷仍然存在,约有30%的患儿可迁延至成年期——成年ADHD。79%的ADHD患有其他共病,如自闭症谱系障碍、学习障碍、抑郁障碍等。
李医生通过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表达出ADHD孩子的真实的内心感受,呼吁老师们能正确认识ADHD的孩子们,理解这些孩子的表现,鼓励孩子的努力。同时,她建议老师们帮助ADHD儿童建立课堂内规范行为,遵循“平等与尊重”的原则,为这些儿童提供低干扰学习区域,为ADHD儿童安排合适的座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具有预测性,使用提醒物,开展注意力训练指导等等。
章秀在讲座中指出,目前,我国儿童和青少年ADHD患病率高达6.26%,而到医院就诊率却只有10%,也就是只有大约10%的孩子会主动就诊,还有大部分孩子没有就诊。因为多动症具有一定隐蔽性,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他们觉得孩子只是调皮、活泼好动。另外,有的孩子小时候性格比较外向、活泼、调皮,有一些症状不太明显。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就诊率会偏低。
章秀强调,多动症患儿的治疗需要医院医生、父母和学校老师三方密切合作,要根据患儿个体情况制定长期的治疗计划,做到定期随访、定期评估和监测治疗效果,均衡的饮食和定期运动对多动症患儿也非常重要,事实上,整个诊疗和随访的过程,是医生、父母和学校老师三者密切合作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用心关爱特别的你,用爱陪伴共成长。本次讲座让老师们对于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识别和干预有了正确的认识,让老师们了解到如何正确对待、正确引导这一类孩子。未来,在我院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长小的老师们定会更多地关注ADHD的学生,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科学的干预和有效的指导,共同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