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暖,各种细菌和病毒结束了蛰伏期,各类传染病也开始高发。常见的春季传染病有哪些?如何辨清不同传染病的最初症状?何种传染病的预防要点是什么?市四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时澄提醒:儿童春季防病——喝水、通风、讲卫生。
春天都有哪些病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春季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人员密集、空气污浊等区域更是有利于这些疾病的传播,人一旦感染上后多少会出现一些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发热等,对人们平时的工作与生活还是有较大的影响的。儿童,特别是八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因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健全,也就是大家平时总挂在嘴上的“免疫力差”,更容易被感染上传染病病毒。
疫苗不是“万精油”
任何疫苗都不是能够百分之百避免感染疾病的。接种疫苗确实是一种对人体的保护性措施,但是它只会大大降低感染这种疾病的几率,或者可以降低在感染上疾病后的病情严重程度。很多疫苗在进行第一次基础疫苗之后还是可以或者是需要进行加强性补种,也就是隔开特定的时间对于上一次疫苗效果进行加强和巩固,例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等。
有疹子不一定就是麻疹
出疹子不一定就是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和冬季为多发季节;而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发病不受季节的影响。其表面症状上区别在于,麻疹患儿在发热、起疹子的同时,会有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的症状,最明显的是麻疹患儿会伴随出现“眼泪汪汪”的状态。同时,在初期,患者的口腔中会出现灰白色小点状的麻疹粘膜斑,这也是麻疹患儿症状区别于荨麻疹的一大特点。
退烧药退烧不一定是好事
许多家长认为发烧了所以必须退烧,这其实是一个误区,麻疹有时虽伴有类似于感冒时的发热症状,与感冒不同的是,麻疹是需要一定程度和有时限的发热,来促使皮疹及时出现和出齐,以更好地达到麻疹的治愈和恢复。通常体温38.5℃左右时疹子出现,常常要达到40℃左右时才会顺利出透。乱用退烧药会导致体温提早下降,身上的疹子无法完全发出,从而延长治愈所用的时间。不仅仅是退烧药,在麻疹期间患者自行乱用药物都是不应该的,有时药物使用不当,不仅不无法起到治疗作用,反而会带来生命危险。总而言之,若孩子长期发热,家长可用凉毛巾给孩子降温,同时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并尽快带着孩子前往医院就诊,切忌私自乱用药物。
爱宝贝就少“亲亲”宝贝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掌上明珠,家长们也会用尽所有的方式来传达对于孩子的爱,其实想要更好地让孩子避免感染上疾病,最主要的还是在平时照顾和爱护孩子的护理过程中。但是护理也不能盲目的护理,譬如很多家长喜欢在为孩子的时候把饭菜在自己嘴里嚼碎后再喂给孩子,或者习惯对着孩子的小嘴“亲亲”,这就是非常错误的两种做法。因为,八个月以内的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健全,所以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在我们成人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如巨细胞病毒等。在大人“亲亲“孩子的同时,大部分细菌可通过唾液、口腔黏膜进入孩子的身体,从而导致孩子患病,例如幼儿急疹。正确的护理方式为:在家中应注意卫生,勤洗手,勤通风,多给孩子喝水,吃新鲜的食物,不给孩子穿过多的衣物,避免让孩子前往人员密集复杂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