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铜陵市妇幼保健院!
OA 办公系统

  • 微信公众号
  • 预约挂号

健康科普

HospitalCulture

每个嗓门越来越大的人,都该警惕“隐形听力受损

发布时间:2023.03.03阅读次数:

——“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听力对人体的重要性,“失聪”,长期听力受损,可能会连累大脑,甚至诱发老痴症。
在各种声音的包围下,现代人的听力敏感性似乎越来越差。而一些生活细节,其实是听力下降的信号。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主题:“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3种表现提示听力受损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首份《世界听力报告》估算,到2050年,全世界近25亿人(占全球总人口25%)将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不少人认为,“耳背”和年龄变大有关,而察觉到听力明显下降时,或许已经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
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表现,可能是耳朵的报警信号。
说话嗓门大而不自知
比起习惯用大嗓门说话,声音越来越大更值得警惕。
人们日常说话音量的大小,通常是以自己听到的声音大小来判断和调节。如果听力受损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不自觉地提高发声音量,这种现象在中老年群体更常见。
持续性耳鸣
如果是短暂性耳鸣,一般是生理现象,不必过分紧张。但如果是持续性耳鸣,尤其是伴有眩晕、头痛等其他症状,就要提高警惕。约70%的突聋患者在耳聋前后伴有耳鸣发生,一般在耳聋前数小时出现,多为嗡嗡声,可持续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因此,一段时间内经常出现耳鸣,就要引起重视,突发性耳聋的信号
平衡感变差、步速变慢
若听力下降是内耳损伤所致,且伤及前庭,就会出现平衡障碍。有研究发现,与听力正常的人相比,听力受损者在短期内身体机能的衰退速度更快,主要表现为步行耐力更弱、走路速度更慢、平衡能力更差。比如,双耳听力不好,走路时有了心理顾虑,速度就会变慢;排除前庭问题影响,一侧听力不好可能造成听觉不平衡。同样来自正前方的声音,听力受损一侧接收到的声音更小,以致声源定位能力下降,进而影响步速。
这些习惯悄悄让你变“聋”
听力损伤最可怕的后果就是不可逆,因为听毛细胞没有再生能力,它的数量固定,一旦细胞死亡,听力损害就是永久性的。听毛细胞常常受到坏习惯影响,变得越来越少。
公交、地铁里戴耳机
为了消除通勤路上的无聊,很多人习惯在挤公交、坐地铁时戴耳机看视频、听音乐。然而,在这种嘈杂环境中,人们会不自觉地调高音量,因为原本的安全音量此时是无法被听见的。正是这种近距离、长期、过量的刺激让听毛细胞受损,导致耳朵疼痛、耳鸣、重听甚至听力受损。
脾气差
情绪和突发性耳聋的关联很大,研究发现,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
经常熬夜
年轻的耳鸣、耳聋患者在患病前多有一段过度疲劳期。比如,不少上班族反映耳聋前曾连续加班,睡眠少,感觉十分劳累;学生大多表示考试前有持续熬夜的经历。
频繁掏耳朵
有些人喜欢用金属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一旦用力不慎,就容易导致外耳道损伤甚至出血,严重的还会刺伤鼓膜。如果感染形成化脓性中耳炎,还会导致听力下降;若伤及内耳,甚至可能诱发神经性耳聋。
如何保护听力
1戴耳机有两个“60原则”
在地铁、市场、娱乐场所等噪音大的地方最好不要戴耳机,在安静环境中使用耳机,也要注意音量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2擤鼻涕别让两个鼻孔同时发力
有些人擤鼻涕时,喜欢堵住两个鼻孔一起擤,这种方式很容易诱发中耳炎。
因为耳朵和鼻子之间有个耳咽管相连,用力擤鼻涕时,鼻腔内压力骤然升高,导致带有细菌、病毒的分泌物沿着耳咽管被压送至中耳腔内,中耳感染风险上升。
3定期做听力检查
普通人每年进行1次听力检查;特殊行业,如装修行业、娱乐场所工作者、建筑行业等工作人员建议每年检查2次。

 

        
上一篇:肥胖防控,是我们的责任 ——儿童肥胖及健康危险会持续到成年期
下一篇:冬春交替谨防心血管病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