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期间,家人朋友聚会,少不了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如果要喝酒,怎样才能“喝”得更健康呢?
饮酒应限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以酒精量(见表1)计算,成年人一天最大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任何形式的酒精对人体都是无益的。
减少酒精吸收的措施
不要空腹喝酒饮酒前最好喝些牛奶、酸奶、豆浆等含富含蛋白的饮品,因为蛋白通过与酒精进行络合,从而阻滞胃部对部分酒精的吸收。并且这些食物含大量蛋氨酸和胆碱等,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喝前来点主食,可以选择经过发酵的馒头、面包等这类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相对较长,起到延缓酒精吸收的作用,因为酒精可以钻进淀粉分子的结构框架中,形成“包合物”。
喝酒时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也可以延缓酒精被胃部吸收的速度,同时也避免了酒精对胃部刺激。喝酒的同时可以大量饮用柠檬水,增加排尿,促进酒精排出。
特殊人群应禁酒
孕妇、乳母不应饮酒
有研究提示,酒精对胎儿脑发育具有毒性作用。孕期饮酒,即使很少的量都会对胎儿发育带来不良的影响,酗酒更会导致胎儿畸形。酒精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健康。
儿童青少年不应饮酒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脏器功能还不完善,即使少量饮酒,其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也会有所下降,思维速度将变得迟缓。
特定人群应控制饮酒
对酒精过敏,正在服用可能会与酒精产生作用的药物人群,患有某些疾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胰腺炎、肝脏疾病等)都应该严格控制饮酒。尿酸高的不应该大量喝啤酒,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
特定职业在作业期间不应饮酒
特定职业包括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其他需要注意力集中、技巧的工种。
常言道“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但不可否认酒精是一级致癌物。万事皆有源,万物皆有度,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也为家人负责。“浅尝辄止一杯酒,来年相约水长流”,饮酒一定要适度,花看半开时,酒饮微醺处,做到文明饮酒、科学饮酒,健健康康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