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铜陵市妇幼保健院!
OA 办公系统

  • 微信公众号
  • 预约挂号

健康科普

HospitalCulture

春困不是病

发布时间:2023.03.22阅读次数:
最近天气逐渐回暖,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患了“起床困难症”,早上怎么也起不来,即使晚上睡够了,等到了学校,有的孩子还会在课堂打瞌睡、趴桌子睡觉。
虽然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天人合一的季节现象,但上课走神、打瞌睡,严重影响孩子学习生活,我们还是要想办法,一起打败“春困”!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嗜睡、精神萎靡,很担心孩子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其实不然!首先明确,春困不是病,而是天人合一的季节现象,是人体机为适应所处的自然环境变化而作的自身调节出现的生理现象,“睡不醒的春三月”
冬天的时候,天寒地冷,人体体表血管收缩,这样既可以防止热量过多散发保温,又可以有足够的血液供应给大脑,大脑供血多氧气足,因而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处于一定的兴奋状态,这就是冬天给人感觉大脑一直比较清醒的生理现象。(当然处于空调房则另当别论)但春天一到,天气渐暖,万物复苏,人体皮肤毛细血管也会根据气温变化调节,换进温度高时,体表血管舒张,分配给体表的血液相对多一些,分配给大脑的血液就相对少一些,从而造成大脑相对缺血、缺氧,出现犯困的现象。但是也不别过于纠结,人体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并且通过调整作息,这种困乏的现象可以缓解。
那具体如何应对?
顺时作息:早睡早起,晚上最好10点左右,最迟11点前要让孩子上床睡觉,早起即使6点钟起床也能保证孩子每天有7-8小时的夜间睡眠,既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又有效缓解白天倦怠。
午间小憩:为了缓解下午上课的困倦,最好养成睡午觉,哪怕闭目养神,小憩个15-20分钟,给大脑充电,下午就会有精神。睡午觉最好采取右侧卧位。很多人习惯趴在桌上午睡,这样的姿势会压迫身体,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最好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睡觉,保持右侧卧位,让身体得到休息。午睡后可适当活动,午睡后,还可以洗个脸,让自己清醒一些。没有午睡习惯的人,也不用勉强自己,以免扰乱生物钟,使身体产生疲劳或困倦。
课间活动: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走出教室,到操场走一走、跑一跑等促进阳气升发,人就会有精神。
踏青郊游: 春天,大地复苏、草木吐绿,百花绽放,走到户外,仰望蓝天白云,沐浴春风,花香草味混合着泥土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也有助于消除“春困”。
放飞风筝:“糊成纸鸢一线天,凭借春风上青天”。春天来了,和风阵阵,放飞风筝也放飞心情,回归大自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不知不觉中,也锻炼了人体的手、肘、臂、腰、腿等多个部位。另外,放风筝时多仰头能改善颈椎的生理曲度,有效的调整颈椎的稳定性,同时,极目远眺,可以有效调节眼部的肌肉,消除眼睛的疲劳,保护视力,对于学习期间的孩子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做头皮操:春季坚持做头皮操,也可以以梳头代替,能消除大脑困倦。
多晒太阳:可以在白天接触室外光照,就能促进生物钟尽快跟上季节变化。上午放学,下午上学,如果时间许可,最好步行上下学。

          
上一篇:沙尘天气发生时,如何应对
下一篇:当心!食用这些蔬菜可能会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