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不仅是最早被确立的节气,最古老的节气,也曾经是最隆重的节日,甚至“冬至大如年”。
冬至是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一天。从冬至开始进入数九,每九天为一“九”,前三个“九”俗称“三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人体与之对应,也是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此时寒邪最易乘虚侵袭人体,诱发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冬至也是阴阳消长、相互转化的时刻,阴气盛极而衰,阳气渐生。人若能顺应时令,适当调理,则会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首先,要注意保暖。“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同时人体阳气最弱,防寒能力最差,尤其是中老年人或是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因此,寒邪最易侵袭人体。所以,冬至后最需要注意就是保暖,尤其要注意头颈部以及手脚的保暖,出门一定要戴帽子、围巾、手套以及穿暖和的鞋子,晚上睡觉前可用温水泡脚,同时避免吃生冷的食物。但需注意的是,保暖也应适度,以自我感觉身体温暖,不出汗、不燥热为宜。
其次,要适当进行户外锻炼。冬至后天气寒冷,很多人就会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运动,其实冬至后,阳气初生,适当的户外锻炼可以帮助阳气的生发,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可过大,应于静中求动。冬季养生保健以“藏”为主,若运动量或运动强度过大,阳气生发太过,也不利于养生保健。
第三,要饮食调养。民间谚语有“冬至进补,开春打虎”之说,一般而言,冬季选用温补作用的食材为主,饮食应该多样化,谷、果、肉、蔬菜要合理搭配,适当地选用高钙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最好吃一些温热食品来保护脾肾。羊肉、牛肉虽好,能预防“三九寒冷”,但量不宜太多,过食羊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在三九时节还可以多吃些诸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之类的坚果,因为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它季节吃容易上火,而冬天天气较冷,吃坚果有御寒的作用,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饮食调养,因人而异,不可偏嗜,适量均衡才能健康哦。另外不要忘记吃完活动起来!
遥愿君珍重,春风已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