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铜陵市妇幼保健院!
OA 办公系统

  • 微信公众号
  • 预约挂号

医院概况

Hospital profile

感谢,“疫”路有你

发布时间:2022.05.02阅读次数:


  柳枝染绿,春花吐蕊,当我们经历了一个月静态管理,取得了铜陵市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社会面全面清零,餐饮业恢复堂食的日子里,4月10日,兄弟城市疫情扩散亟需支援的消息传来,来不及和家人匆匆告别,紧急收拾行装,在卫健委的统一安排下,铜陵市第二批支援六安医疗服务队紧急集合连夜出发,经过17天的工作,4月27日顺利完成任务后返回铜陵进行集中隔离,我有幸代表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其中的一员,记录下我和我的队友们这17个日夜里的所见所闻。


 

  众所周知,奥密克戎不同于其他的病毒,可以通过飞沫、气溶胶、接触等众多途径传播,传染性极强,因此全套隔离衣成为日常工作的标配。初到六安,被告知这里疫情严重,城市静态管理,物流不畅,物资严重短缺。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建设,但是到了工作点领物资的时候才发现,一切比我所想的还严重,村子里每天都有阳性的病人以及大量的密接人员,而这里的物资不仅型号不全,数量还有限,连基本的每人两副手套一个N95口罩都做不到。隔离衣不仅质地单薄质量差,还密封性不好。去和发放物资的人员理论,得到的永远是一句冷冰冰的“没有”!怎么办?不能像其他队伍一样因为没有物资就不工作,这是对六安人民极大的不负责,我们所面对的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病毒不会因为你休息而停止传播。直接上?那不仅仅是对我们自身的不负责,更是对所有人的不负责。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队里有几位具有长期核酸采样经验的同志,充分传授了平时工作中的经验,大家集思广益,区分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把我们自带的合格物资留给为重点人群采样的队员,做好对重点人群的防护工作。对于一般人群,在现有的物资条件基础上,针对密封性不好充分使用透明胶将可能漏气的地方重重包扎;针对单薄透气的问题在隔离衣的外面加穿防护服,加强对重点部位的防护;面对农村采样需要长时间在田间地头乡间小道行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足、腿部的防护。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在顺利完成工作的同时也保护了自己,做到了零感染。

  初春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正当我们穿着夏装感慨今年春天不像往年一样冷的时候,一场雨过后,气温大幅下降,冻得人瑟瑟发抖。4月14日六安市政府给我们送来了外套跟棉服,带来了组织上对我们的关心。尽管衣服并不是那么的合身,但对我们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下雨降温之后紧接而来的是迅速的升温,又闷又热的天气里,穿着防护服跟蒸桑拿一样,天黑加上路不好走,时间一长就会呼吸急促,面屏被水蒸气弄的一片模糊,稍微远一点就什么都看不清,做完核酸回来,身上的汗水跟雨淋过一样里外湿透,双手被汗水泡出了皱褶。



 

  在路上的时候,我们就在争论一个问题,六安到底是属于南方还是北方。第一顿早餐时间到了的时候,答案出来了,六安还是典型的北方饮食。

  身为南方人的我们初到六安,对当地的饮食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最开始出任务的时候有好几位同志出现了腹泻症状只能在酒店休息。大家只能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囤积泡面等食品以果腹。后期随着疫情好转,六安市委领导的重视以及物资保障逐步恢复,伙食出现了质的改变,我们光荣的成为一个个“炫饭人”。

  但是因为每天5点出任务,4点半开始早餐时间,不规律的作息导致食欲减退,往往来不及吃早饭就要去工作。我们所去的苏埠镇南楼村,既是本次疫情的重灾区,也是一个全国文明村,热心的村民和志愿者贴心的为我们送来了热腾腾的粽子和泡面八宝粥,在寒冷的清晨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村民们在种地的同时,也开展了草莓温室种植等农家乐发家致富,得知我们是外地前支援的,给我们送来大棚里刚刚摘下的草莓和黄瓜,相约我们疫情结束以后一定故地重游。




  在六安的日子里,我们一直住在裕安区的一家格林豪泰快捷酒店,虽然初期受疫情影响一些配套物资无法及时跟上,大部分房间没有窗户成为名副其实的小黑屋,但是一人一间的待遇比起其他队伍来说还是要好很多的。一周以后物资逐步恢复,裕安区政府也第一时间给我们送来了一些日用品。特别喜欢楼顶的大露台,不仅可以晾晒衣服,还可以欣赏六安的星空。


 

  我们住的地方离工作的地方有14公里,每天早上5点不到,大巴车就在楼下等着我们。没有大巴车的日子,就靠着一辆轿车把我们8个人拉到目的地。大巴车到了戚桥接驳区再联系村里的车来接送到村里。

  南楼村4.4平方公里,约3600人,居民居住分散,为了避免集中采样造成的交叉感染,只能逐门逐户的上门采样。近一点的地方步行,远一点的地方就需要各种交通工具,村书记的小车、党旗飘扬的皮卡、拉物资的面包车甚至电瓶车都充分利用起来,即便如此,这些交通工具也只能载一段路,大部分的路程特别是田间地头的乡间小路只能靠自己步行去丈量,特别是雨后去采样,一脚凉水一脚泥,人在其中免不了举步维艰,但泥泞的道路阻挡不了我们完成任务的决心。

  17天很长,疫情中的人们天天都是戴着口罩拿着身份证户口本安康码等着做核酸,天天问着什么时候结束。

  17天也很短,在我们登上返程大巴的时候,蓦然回首,一切的一切都在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坚韧与付出,也见证着我们挥洒汗水的青春。



  静默有期,相逢有时!

  再见,六安!

上一篇:感谢,“疫”路有你(二)
下一篇:别样的生日